(新书已上传)免费番外7 千古第一功,只看陛下是否愿为-《舍弟诸葛亮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以,真到了那一天,朕自会在遗诏中,将子瑜你调任为大将军,就靠你们兄弟俩一文一武,撑起整个朝廷了。如今天下太平,大将军执掌天下兵马,只要维持稳定即可,也不用远征,子瑜你这种运筹帷幄中的就刚刚好。你肯领命么?”

    诸葛瑾对于将来把他从司徒调任为大将军,倒也没什么好反对的。他不由想起,原本历史上,诸葛瑾在孙权那儿,最后也是做到了大将军。

    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的惯性了。

    因为曹操废三公设丞相的事儿、在这一世被打成了绝对的政治不正确,刘备的朝廷不可能设丞相了。最终诸葛瑾这一世,走上了一条出将入相的道路。

    他既是大汉最后一位三公,也是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,在他之后,这些职务都将封存,不再使用,也算是一种殊荣了,不比当丞相差。

    而二弟诸葛亮,则是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因为诸葛亮虽然只是尚书令,但他却是尚书令这个职务正式成为朝廷首脑后的第一任尚书令,一样有开辟性的、划时代的意义。

    所以,诸葛瑾当然没有反对,而是恭恭敬敬接受了刘备的好意:“陛下有此意,臣岂敢不从,自当尽心竭力,做好大汉最后一任三公,做好大汉最后一任大将军。”

    刘备点点头:“对于将来之事,子瑜可还有什么想说的么?比如如何确保安稳传位给太子,这场大病,朕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,唉。”

    诸葛瑾心中当然是有些想法的,这些想法,都和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人文关怀,还有他比同时代人多了千余年的历史见识息息相关。但他并不敢直接说,因为直接说肯定会犯忌讳——

    而且也就是对面躺着的是刘备,诸葛瑾才能考虑修饰一下后再说。但凡另外换一个相对残暴一点点的皇帝,那诸葛瑾绝对会闭口不言,什么都不说。

    诸葛瑾思考了很久,才开口:“陛下……有些话,由臣下提及,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。但臣是为了大汉,为了天下的安稳,过会儿要说的这番建议,请陛下先赦免臣无罪。”

    刘备听诸葛瑾这么郑重,一时也严肃起来。

    自从天下一统之后,这些年虽然政务繁杂,但并没有什么攸关天下兴亡的重大决策重大责任,所以刘备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诸葛瑾这么郑重了。

    “你我君臣相知数十年,虽高祖与萧相国、留侯,亦不能相提并论,还有什么不敢说的?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刘备很清楚,自己和高皇帝相比,在宽仁待下方面,自己还是有优势的。刘邦虽然也礼贤下士,但晚年张良都躲了,萧何也不得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。

    刘备每每想起这些史料,也是不胜唏嘘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他反思过很多次,最后认为,是因为高祖出身过于低微,当时天下人还不习惯姓刘的做皇帝,也不知道姓刘的能不能长久维持好几代,所以高祖才那么疑神疑鬼。

    自己如今中兴,大汉已经存续了四五百年,天命所归,人心稳定,自己何不更加豁达一些呢。

    所以他非常坦诚地希望诸葛瑾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不要有顾虑和包袱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PS:新书已经上传,也过审了。

    叫《朕才是宋世祖》,可以搜到,也可以点进我的个人页看到……

    啥也不说了,就这样吧。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